近日,東阿阿膠公布了2019年三季報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東阿阿膠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了35.45%、82.95%。此外,其第三季度的扣非淨利潤跌至-457萬元。
連續12年保持業績正增長,淨利潤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%,東阿阿膠一直是資本市場公認的“白馬股”。但眼下,這個 “優等生”交出了一份糟糕的業績。
據公開資料顯示,東阿阿膠隸屬華潤集團,東阿阿膠1952年建廠,1993年由國有企業改為股份製企業,1996年在深交所掛牌上市,現有員工4800餘人,總資產138.7億元,擁有中成藥、保健品、生物藥三大產業門類,品牌價值371.3億元。其中,阿膠產品一直是東阿阿膠的核心業務。
業績連續三季度下滑
對於業績下降的原因,東阿阿膠在公布業績預告時就曾給出解釋,東阿阿膠稱,受整體宏觀環境以及市場對價值回歸預期逐漸降低等因素影響,公司主動壓縮渠道客戶庫存並控製發貨,從而對經營業績產生一定影響。
銷售遇冷的同時,阿膠還麵臨著同行之間的激烈競爭。有些競爭對手甚至通過猛烈降價、大範圍促銷行動參與競爭,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對東阿阿膠造成衝擊。
事實上,東阿阿膠的業績下滑在2018年年報中就有顯現。根據公司披露的年度報告,2018年,其營收一改過去高增長的勢頭,同比下滑了0.46%。這一年,其在營收占比較大的華東、華南、西南、華北市場均出現了下滑。
今年第一季度,東阿阿膠營業收入、淨利潤分別下滑23.83%、35.48%。今年上半年,東阿阿膠實現營業收入18.90億元,較上年同期下滑36.69%;實現淨利潤1.93億元,較上年同期下滑77.62%。不僅降幅巨大,且為一直倡導“價值回歸”並不斷提價的東阿阿膠,近十二年來的首次業績下滑,一度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。
在8月22日公司正式發布的半年報中,公司上半年的業績下滑幅度明確為77.62%,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.93億元,而去年同期公司歸母淨利潤為8.62億元。此次公司公布的三季報,前三季度業績下滑的幅度進一步擴大到82.95%。公司半年報中,將此次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於清庫存。
10月30日,東阿阿膠公布了2019年三季報。數據顯示,今年前三季度,東阿阿膠的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同比減少了35.45%、82.95%。
多元化戰略能否助力突圍?
從東阿阿膠近兩年披露的財報來看,2017年、2018年的存貨賬麵餘額分別為36.07億元、33.69億元。相比2012年東阿阿膠期末存貨的4.01億元,上漲了8倍多。東阿阿膠庫存商品滯銷成為不爭事實。
為了去庫存,經銷商不惜六折出售“明星單品”,據央視報道,山東東阿縣的多家東阿阿膠直營店和藥店,絕大多數阿膠產品都在打折出售。標價1499元的“紅標”阿膠,實際出售價格僅八九百元,相當於打6折。
連續三季度業績下滑,東阿阿膠為此開始尋求產業轉型,實行多元化發展策略來拯救下滑的業績。
東阿阿膠2018年的2.43億元研發投入還在“聚焦阿膠主業,做大阿膠品類”,2019年上半年就投入了1.13億元用於開展阿膠+、膏滋類新產品研發,比去年同期增長47.29%。今年還推出了“CHINELLE真顏小粉支”等美容產品,“咖啡如此多‘膠’”阿膠係列飲品。
為了拯救業績,東阿阿膠在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表示,公司正積極優化調整發展戰略,梳理豐富產品體係,不斷推出“阿膠+”“+阿膠”係列產品。並明確表示要推動由做阿膠產品向做阿膠產業轉變、由聚焦阿膠產業向滋補行業轉變。多元化戰略背後是經營模式遇阻,業績暴雷後不得已的轉型措施。
麵對行業競爭愈發激烈的現狀以及補益類市場的增速減緩,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也在年度股東大會上坦言,公司正麵臨十幾年來最困難的時刻,東阿阿膠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帶來市場繁榮的同時,也麵臨著外部環境變化,需要時間調整。
結語
作為“滋補國寶”,東阿阿膠的地位似乎早已受到威脅。近年來,其功效飽受質疑。被曝光的水煮驢皮和特殊氣味事件,再次將東阿阿膠推至輿論風口。頻頻質疑之下,各方疑慮感加重。甚至有輿論發出,東阿阿膠瀕臨末路、末路狂奔的感歎。
如今,東阿阿膠的多元化戰略才剛剛開始。眾所周知,東阿阿膠有藥中茅台之稱,走的是高端路線,如今突然“放下身段”賣咖啡,難免讓人意外。東阿阿膠此時轉型將會取得怎樣的效果,還有待市場檢驗。